1898年,在广东番禹的一个仕宦之家,一位正宗的资产阶级大小姐出生了,常人以为她会和其他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衣食无忧安稳地过一生。但谁能想到,大小姐只是她出生时的标签,此后的人生里,她的标签与大小姐再无瓜葛。
她就是许广平,这个让鲁迅先生写下:"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相知"诗句的女子。
但我们只要深入了解一些许广平的生平,就可得知这个女子并非只有"鲁迅心上人"这一称呼,她的先进思想、斗争热情在当时也完全是个新青年。
往常我们讨论许广平,都是站在以鲁迅为主的角度去评价。
确实,没有鲁迅,或许无人知晓许广平。
但我们这次将会立足女性视角,去思考许广平的人生。
她是勇敢出走旧社会的女性
许广平的家庭环境虽好,但是父母难免在那个年代有封建思想,母亲还曾强迫许广平穿耳、裹脚,家里甚至自作主张地把许广平许配给门当户对的人家。这些封建思想,自然都被许广平强烈反对了。
好在许广平的父亲稍微开明点,允许许广平像男孩子一样拥有读书的机会,这也给许广平的思想种下了反封建的根。
在1917年,19岁的许广平离家出走,去了天津女师求学。
这一举动像是许多现代小说描写的那样,女性受不了封建家庭的束缚,从家庭出走,走向社会,走向革命。
大家熟知的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是如此,许广平亦是如此。
而且从家庭出走入了学后,许广平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去了。先后还写出过思想先进、反思社会的文字,例如《富贵不足为荣说》等。
她是先进青年:与鲁迅并肩作战
1921年许广平又考入了北京女师,从此认识了鲁迅先生。思想先进的许广平经常向思想成熟的老师鲁迅写信求教一些学生运动的事宜。
在此之后,先进思想也愈发成熟的许广平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了学生运动中的骨干成员。
并与鲁迅先生文章中提到的刘和珍君曾并肩作战,对抗批判段祺瑞政府的黑暗罪行。
即使鲁迅挺身而出帮助学生群体,但也正如鲁迅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写的一样,这场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战斗,以失败和残杀进步学生为结局。
许广平也因此四处避难,但也与鲁迅的距离迅速拉近,开始了"十年携手共艰危"的革命生涯。
1925年10月20日,二人正式在一起了。
1926年,许广平和鲁迅一起掀起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批判运动。
这种并肩作战的感情,也许是价值观的相似,也许是陪伴已成一种习惯,二人逐渐互生情愫。
同年,许广平陪同鲁迅前往广东,这之后,许广平就一直跟着鲁迅。当过鲁迅的助教,陪鲁迅一起躲避政治通缉。
即使是在1936年鲁迅先生不幸与世长辞后,许广平虽不能继续跟随鲁迅先生,但依旧可以追随鲁迅写过的文字,帮衬发扬鲁迅的未竟之业。
化身鲁迅文字的守护者
在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广平就决心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和文字,守护好这个她爱了一辈子的男子的所有才华。
不过这其中也有原因是鲁迅先生把著作版权交给了许广平,而非第一任妻子朱安。
守护的同时,许广平也需要一笔钱去养活自己和孩子周海婴,以及还要接济朱安。(但因后来许广平惨遭敌人迫害,接济朱安的钱财停了一段时间)
她竭尽全力,去搜集整理鲁迅的手迹、书信、藏书、遗物。先后汇编出版了鲁迅的杂文《夜记》、《集外集拾遗》。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且介亭杂文末编》。受共产党帮助出版了《鲁迅全集》。
再遭迫害,宁死不屈
原本平平静静,把守护鲁迅文字作为一生愿望的许广平,却在1941年遭遇了一次非人待遇的绑架!
1941年12月7日,日军侵入上海,因为鲁迅在文化届的地位极高,又熟知上海文化界的左翼人士,所以与鲁迅相濡以沫的许广平自然就被日本人抓去当作是"突破上海左翼文化届的一把利刃"。
整个上海文化界当时都战战兢兢,担心许广平承受不住严刑拷打等变态刑法,又担心许广平承受不住后会把大家全盘托出。
但是许广平非但承受住了敌人的各种严刑拷打、脱衣凌辱、电击刑法等残忍手段,而且还用理智的头脑与敌人周旋,据理抗争,表现出了一位女性的勇敢和坚毅。
你问她怎么能承受这些?
别忘了,她是有勇气从旧家庭、旧社会出走的新型女性,她是投身过与北洋军阀抗争的学生运动的,她也是深受鲁迅思想的熏陶,怎能轻易低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许许广平当时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但是由于找不到真凭实据,也介于她的身份,还是让内山书店把她保释出来了。
待许广平出来后,上海文化界才知道许广平经历了什么,以及知道了她没有出卖任何一位左翼人士,更没有人因为她而收到牵连。这一刻,许广平已然是一位战士的模样。
郑振铎也曾评价许广平说:"她是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重返政治下的先进女性
遭到迫害后的许广平,身体虽大不如前,但具有先进思想的许广平,经过这次特殊经历,也意识到了国家局面的紧迫。
于是,她在整编鲁迅文字之余,又投身于政治的洪流中了,和当初19岁的她一样具有抗争意识,这种思想让人忍不住钦佩。
许广平发起过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过上海妇女联谊会主席,支援上海学生的抗议和斗争运动。
这些举动,都让人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他也是如此义无反顾地支持学生运动的。
在1949年建国前,许广平更是参加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治委员。
建国后,担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妇委会主任等职务。
1961年6月6日,经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审批,许广平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1.6.6是我有历史意义的一日。我活着,要为中国、人类做些有益的事。"
许广平的中年和晚年竟然是投身于政治和国家建设中去的!这确实让不了解许广平,只知道她和鲁迅爱情故事的我们,感到震惊!
用爱情去定义、去认识许广平的一生,确实是我们这些看客的眼界太过狭隘了!
关于爱情的桥段,推荐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伤逝》。
虽然是短短一篇文,很快便可读完。但其中却饱含了鲁迅对于爱情、对女性、对婚姻的独到看法。
而且据说这篇文章,是鲁迅和许广平在1925年确立关系后的几天内,鲁迅一气呵成写完的。所以《伤逝》所包含的深意,相信看完后就不言而喻了!
鲁迅的民族魂是人尽皆知,但是许广平也是一位骨头硬的女性。
或许在爱情里她会被世人所不理解,甚至抨击。但是她并非是个世俗的大小姐。
她甚至是一个敢于对抗封建家庭、敢于出走旧社会的勇敢女性。
她甚至是一个宁死不屈、对抗敌人严刑拷打的革命女性。
她甚至是一个投身政治,为女性和社会服务的共产主义者。
认识一个人,我们总是会从大家最关注的八卦入手,这没关系。
但是评价一个人,一定要方方面面去立体地了解清楚,再做判断。
只可惜,许广平在1968年,因鲁迅的全部书信遭到当时不法分子的强行偷盗,70岁的她终究扛不住这一打击,这是她捍卫一生的事物啊。
最后,焦急的许广平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北京。
周恩来先生也曾亲自到医院沉痛地向许广平告别,并安慰其儿子周海婴。
历史的错愕让这位女性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但我们仍旧能从许广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中,认真地去思考这位女性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她能让鲁迅如此倾心?她和朱安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评判?
或许知道这些故事后,我们也并不能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
但至少,我们不会再一边倒只顾批判许广平的爱情了,而是有了我们自己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