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的“河套”: 三山围一套
“河套”,是个形象词儿。
地理上,大江大河形成“几"字形拐弯儿,被套在拐弯顶端里的地界儿,便被称作“河套”,或称作“河套地区”。在中国,如果不加前缀地使用“河套”或“河套地区”的概念,便是专指黄河河套;这是因为,中国黄河河套的地形地貌,在地球上的大江大河里,绝无仅有,独此一份。
河套地区地形图
在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河套地区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被称作“河南地”。
一般认为,《明史.地理志》最早记述了“河套”的地理范围,具体的表述是:“西有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经卫(今陕西榆林)南,为三岔川流入焉。又北有大河(即黄河),自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东北流经此,西经旧丰州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三受降城是指洪武后期恢复设置的三座军事机构,在今内蒙鄂尔多斯东胜区西面),折而南,经旧东胜卫(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又东入山西平虏卫(今陕西朔州平鲁区)界,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
《明史》以上的表述稍显复杂,明末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对河套有过比《明史》更加简略的描述:“河套东至山西偏头关(今山西省偏关县)地界,西至宁夏镇(今宁夏银川),南自边墙(指今日陕西榆林“三边”一带,明朝时筑有长城),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六七百里,近者二三百里”(《河套地广袤略》,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6)。
民国时期,开始有人对河套地区的地理历史做更为详尽的考察。当时的陕西通志馆排印了《河套图考》,记录和绘制了自秦代以来直到1934年河套地区的区域范围和地图。这些成果至今有着重要的价值。
发现周口店猿人遗址的考古学、地质学大师贾兰坡先生在《河套人》一文中,对“河套”作了更清楚的概括,有利于我们理解,引述在此:“黄河由甘肃省银川市(按:1954年到1958年,银川市即今宁夏,当时隶属于甘肃省)往北流,至临河县之南而东转,到托克托地方又向南泄。这一段黄河形成了一个套环,套环以内的地区,名为河套.....河套过去的行政区域,是指黄河弯曲以内及长城(指明代长城)以北的地区而言”。
现在也有很多研究者,比如宁夏大学王天顺教授编写的《河套史》(共有四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细化的添补。查百度,宁夏、内蒙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出版了一些关于河套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的书籍和文章,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山围一套”,不知道是谁概括的,这是对河套地区再简练不过的表述了!
三山,指环绕在黄河几字湾外围的三座山脉:西面的贺兰山、北面的阴山、东面的吕梁山。黄河向北流到这一区域后,因为遇到这三座山脉的围阻,才顺势形成了“河套”这样特殊的地形。也有人把“河套”的不同区位作了更为具体的划分,比如“东套”和“西套”;“前套”和“后套”;“外套”和“内套”,等等。这些具体的划分,也许只有到了当地,才能获得更具体和感性的认知,此处提及一下便罢。
附有河套地区划分的地形图
河套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也有着历史文化区域的含义。
河套地区,是黄河整个流域中最安然的地区,史上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民谚。河套地区也是南北交通的一个重要战略地理界标,所谓“河套安,天下安”,是也。历史上,河套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交集的地界儿。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在河套内外不断地碰撞交融,便形成了独特的河套文化。
查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有座“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馆”,相信那里会有很好的展资,一定要去。明日即将出发,开启“河套自驾游”,将提前的阅读作为预热。
河套之行计划行程表:红色箭头为去线,黄色箭头为返回线路。属逆流而上。
2021.5.24
足下与眼中的河套黄河景
1.老牛湾
流经河套地区的黄河,在内蒙古境内向东流淌,在呼和浩特的托克托县转而南下约百公里后,便流到了晋蒙交界处。在晋蒙边界上,黄河形成了连续两个几乎360度的大拐弯,北面第一个大弯,被称作“老牛湾”。老牛湾南面另一个大弯,当地人叫它“乾坤湾”。其实,乾坤湾,也是广义的老牛湾的一部分而已。我们正是从老牛湾所在的山西一侧的偏关县境,进入了河套地区,到了黄河边。
晋蒙边界黄河老牛湾这一段儿,具体说,就是“一湾卧三县”:湾的北侧和西侧,分别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和准格尔旗;湾的东侧和南侧,则属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境。
如今,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在老牛湾自己一侧投资兴建了风景旅游景区。山西偏关县开发的景区使用了“老牛湾景区”字样,目前是国家4A旅游景区;内蒙清水河县则起名为“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于2015年揭牌;内蒙古准格尔旗干脆将自己的景区起名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将经过准格尔旗境内约80公里长的黄河峡谷综合开发出来。无论叫啥名字,无非都是围绕着黄河老牛湾两侧的风景和历史遗存做文章,吸引游客。
山西省忻州市的偏关县,自定义为“黄河入晋第一县”,打出黄河牌
偏关县的老牛湾村口。老牛湾村坐落在黄河拐弯处,入景区路过此处,停车留影
老牛湾村口的“老牛湾”简介石牌。传说与史料兼用
老牛湾景区内建有一处简单的“黄河文化展览馆”,院门虽开,展室关闭
陕西偏关老牛湾边的旧院落,远处临湾处是明长城残留的一个城墩
山西一侧老牛湾景区内树立的牌子:“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定义为:“这是中国唯一的黄河与长城交集汇合的地方”,不知确否?
照片中的古城墩,是明长城伸展到黄河边的遗存证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握手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意义颇大。正因如此,我和旅伴在这个城墩前静坐一个时辰,看眼下黄河拐弯。借用网上从内蒙清水河一侧隔湾所拍我们坐过的老牛湾城墩照片
从山西偏关县境内乾坤二塔之间所在的高处拍乾坤湾,对面是内蒙地界
内蒙古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的入门牌楼,自此再开20多分钟,便到了黄河边
从内蒙准格尔一侧,隔黄河望对面山西一侧,夕阳下的黄河水,平静安然
黄河大峡谷图示:从内蒙准格尔一侧,向东观看黄河老牛湾和乾坤湾。上午尚在山西一侧观内蒙一侧,下午就到内蒙一侧观山西一侧了,纯属“一河多观”
航拍黄河老牛湾段(一部分) 转用网上照片。其实,五千多公里的黄河,一路上有数十个大拐弯,老牛湾仅仅是其中一个而已
位于山西偏关县与内蒙古准格尔交界处黄河上的万家寨水库,在老牛湾上游
起“老牛湾”一首以记:
惊牛乱眼不听鞭,
入晋黄河遂有湾。
不问传说真与假,
古村石堡逾千年。
2.“黄河至北”
翻看地图就可以看清楚,五原县,在河套几字形最顶上,这意味着今日黄河的最北端就在这里。从五原开始,黄河逐步向东偏南的方向流去,直到呼和浩特的托克托县,转而向南,再进入前面说的老牛湾所在的晋蒙边界。
为了标注这一特定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在套海镇上的黄河北岸,即黄河最北端的点位上,建起了一座不小的“黄河至北”的标志性建筑。
如果赶上傍晚,游客登上标志建筑的顶端,望着涛涛河水及如轮落日,可体味“长河落日圆”的诗境
3.“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
黄河河套的西北角(地图上看,就是左上角)坐落着巴彦淖尔市。黄河向北流经巴彦淖尔市的临河区便转而向东。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在黄河流经的一大段河段上,开辟了沿黄河湿地景区公园,属于国家级的。黄河水穿过近200万平方米的湿地景区,在黄河主干渠两侧形成了一片片湿地,沿着岸边缓缓行走,极为惬意。在景区的中心部位,是规模宏大的“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
巴彦淖尔黄河湿地景区一隅。黄河总干渠的河水平缓地向东北方向流淌
黄河湿地景区内的水果造型,意欲感谢黄河对这方土地的润泽和恩惠
巴彦淖尔黄河湿地景区中心位置俯瞰。画面左侧是黄河总干渠岸边的中心码头,画面右侧,便是规模颇大的“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前宽阔的广场。照片来自网上
坐落在黄河湿地景区内中心位置的“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介绍黄河的形成变迁,以及历代整治、开发、利用、保护黄河的历史。当然,河套地区被重点介绍。看后极受启发
黄河利文化博物馆内展板:370万年前的黄河并未连接起来,是分着的湖河。包括巴彦淖尔所在的河套地区,甚至与今天银川平原上的黄河也没有连着
直到120万年前,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各个分着的河湖,才连接起来,形成了今日黄河的基本形态,也就有了“河套”的样貌
河套水利文化博物馆,还有一个副题目:“巴彦淖尔总干精神展览馆”,是一馆两名。参观后方知,从1958年到1967年,历时十年,巴彦淖尔地方为兴修河套灌区主干渠(长230公里),艰苦奋斗,形成了类似于“红旗渠精神”那样的故事,事迹感人
展馆内的照片:妇女踩水车汲黄河水。千百年来,河套人民就是这样得黄河之益
展馆内照片:半个多世纪前,修建总干渠截流时,集体铺垫“叠埽棒”
在巴彦淖尔市的文博中心地,有一个“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展览将围绕黄河河套而形成的特色文化做了细致的分类,看后颇受启发。印象最深者有三:一是在河套地区发现了古代人类的遗存“河套人”,证明约5万年前,这里便有先民生活劳作。二是水利开拓,介绍河套地区的先民如何充分利用黄河之利。三是博物馆导览册开篇所介绍的:“河套文化博物院是中国首个以文化丛命名和展示的博物院”。博物院入门墙壁上书写的是“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而前面的横石头,则是著名书法家和文化人范增所题“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馆”
4.三盛公水利枢纽
离开临河区,驾车沿着黄河向南,约行30多公里后,便到了同属于巴彦淖尔市辖的磴口县境。
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本已从“总干精神”专展里了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选址在磴口县境建设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是黄河上唯一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平原引水闸工程,磴口附近区域也是至今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滋润着约900万亩良田。
百度了一下“一首制灌区”,得到的却是“多首制”的解释:“无坝引水且建多个取水口,称为多首制”。反其意,我自忖“一首制”,应是用水闸引水且建一个取水口。
2019年,河套灌溉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当地也在磴口开辟了“三盛公水利枢纽旅游风景区”,游览者可乘船在灌区内的黄河上游览。
三盛公水利枢纽的拦河闸,全长309米。有称其为“天下第一闸”的,也有称其为“万里黄河第一闸”的。拍照的仅仅是水闸西侧部分,东边还有一半
坐在拦河闸中间的水利枢纽控制中心,也是三盛公水利枢纽管理部门的办公楼
水利枢纽边的巨型“同心锁”(也叫“黄河结”)造型,三把锁上分别刻着“永昌”“永固”“永恒”,高27米,重240吨。可登顶,观看水利枢纽全景,有说傍晚登上可观晚霞落日壮景。因是中午时分,且“登锁”需购票,遂未登
立于水利枢纽水闸前广场上的纪念碑,碑文为“前进中的河套灌区”。“灌”字是我猜的,书法太帅,实在不好认。为此,我还问一位路过碑前的当地人,答曰:“不知道”。
纪念碑背面的碑记,详细记录了河套灌溉区工程修建过程。读着,便联想到了在黄河水利博物馆暨总干精神展览馆里看到的那些老照片,尤其是本文前面引用的“集体铺垫截流叠埽棒”那张。记录了前辈的可歌可泣的大无畏
当地在磴口开辟了“三盛公水利枢纽旅游风景区”,这是导览指示牌
起《赞巴彦淖尔黄河情》一首
巴彦淖尔河套西,
曾筑引黄总干渠。
三盛首闸创新处,
水利文化两相宜。
注:末句“水利文化两相宜”,是指巴彦淖尔市建立了“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在弘扬黄河水利文明和河套文化方面寄有深情。
5.乌海湖
离开磴口,沿着黄河继续南行约百公里,眼前突然冒出一座大湖!
这便是内蒙古乌海市境内的黄河,黄河至此变大湖了!其实,这乌海湖,也是不久前我们人类干预了黄河以后才形成的。2013年,在乌海市北面兴建了海勃湾水利枢纽,改变了黄河原来的样子,才形成了这座人工湖。资料载,乌海湖的面积是杭州西湖的18.5倍,真够大。
在110国道上横跨乌海湖的近6000米长的乌海黄河大桥,我们走了个来回。桥西边是内蒙阿拉善盟的乌兰布和沙漠,桥东边便是乌海市滨河景观带。远处是乌海市的最高山峰——甘德尔山。山顶上立着一尊据说有27层楼高的成吉思汗巨型塑像,远远地便可看到。它告诉我们:这里是这位蒙古族圣人和尊王后裔聚居的地方。
从乌海湖东岸西望,远处的黄河乌海大桥贯穿湖上。黄河东岸甘德尔山顶巨大的成吉思汗塑像亦清晰可见
黄河乌海大桥全长6153米,其中桥长5120米,引线长1033米,双向八车道,极为宽畅
乌海湖的最西缘儿,蓝天白云下,色彩丰富,很是美丽
乌海湖边鞠捧水:水色清新,干净透明,真想喝上一口
从乌海湖西岸继续往西行10多分钟,便到了乌海市的西邻—内蒙古阿拉善盟。早就闻知阿拉善盟治理沙漠很有效果,门楼上的名字是“苍天般的的阿拉善”。看着稍觉别扭,苍天般?苍天是什么颜色?当然,苍天更多地是蓝色,就理解为蓝色吧!有蓝天白云在,停车拍照留念
6.青铜峡
黄河“几”字的左撇处(河套西缘),有黄河上著名的青铜峡水库。从银川市驾车向南,约行70公里,便到了青铜峡库区。青铜峡水库初建于1958年,十年后蓄水发电,之后分作几期完成。资料介绍,青铜峡水库设计库容量6.06亿立方米。记得北京密云水库设计库容量是50亿立方米。
进入宁夏吴忠市所辖的青铜峡市后,便沿黄河峡谷南下观看沿途景观
建在青铜峡大坝旁的观景台,登楼可以俯瞰大坝及库区
青铜峡大坝高42.7米,长687.3米。此处的黄河水才最贴近它的名字
离青铜峡大坝不到公里处,有一个坐在黄河西岸的景观——一百零八塔。在岩壁上,塔以奇数排列成12行,呈等边三角型。始建于西夏
从一百零八塔顶端向东拍照,前面便是黄河。在塔区正面的码头,游客可乘游船观览青铜峡峡谷
7.沙坡头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宁夏的中卫市正处在黄河河套“几字”左撇的最底端。所以,广义上的河套地区,中卫在最西南角的位置上。前面已经引用过“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熟语,其实还有一句与河套有关的俗语,叫作“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足见中卫得黄河之利大矣!
沙波头,在中卫市区的西边,黄河在沙波头恰好形成了一个360度大转弯。沙波头是腾格里沙漠的南缘,站在沙波头上,便可俯看黄河流向东北方向。沙波头以黄河和沙漠相结合的风景特色,受到游客的喜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里游玩了半天,这是我第三次来沙坡头。站在沙坡头沙山顶上,感觉着黄河的魅力和伟力,即兴录“沙坡头顶说黄河”视频一则(当日已经发在“游历补读书”公众号),作为此次河套之旅的结语。大意是说:在这里看到的黄河,是温和的平缓的,这是母亲河黄河常态的一面。黄河在物质上滋润着流经的土地,养育着这块土地上的众生;同时,它也培育了勤劳温和内敛的中华文明和文化。但黄河也有另一面,如果你到过壶口瀑布,就会感到黄河的非常态的一面,那就是它的不屈不挠和刚毅的一面,光未然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黄水谣》(后来被冼星海谱曲后成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正是从这一角度表现黄河的。
在中卫沙坡头顶上看黄河大拐弯
在沙坡头顶上留影
沙坡头顶上建有王维观景台。介绍词说王维正是在这里看到沙河相依、沙山相连的旷世奇景后,才吟诵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句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是当地人以前在黄河上用以运输的工具。如今已是沙坡头景区内游客乘坐,主要是体验。划羊皮筏的人,会唱当地的小调儿给乘客们听
下筏子后,仔细看看筏子。筏子是把12只吹足气的羊皮囊绑在木架上而成
8.沿黄“66号公路”
离开沙坡头,沿着黄河向西南方向逆流而上,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宁甘交界处的北长滩村。这是一条极美的公路,向东北方向流淌的黄河,伴着两旁红色的泥土,色彩艳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驾车走这条路,人们甚至給这条路起了一个名字:“中国的66号公路”。
在“66号公路”下道停车,在黄河边留影
“66号公路”这个有着大坡度的地方,是游客集中停车赏景拍照的地方
在“66号公路”的标志牌边,很多游客都爱这样坐在路上拍照
“66号公路”伴着黄河而行
北长滩村,是来“66号公路”游客的终点。自驾来的司机,一般都会把导航仪打到“北长滩村”。我们到达北长滩村时,已是傍晚,未及进村,便沿原路返回中卫
起《中卫沙坡头遐想》一首以记
河套西南沙坡头,
几形自此向北流。
贺兰尽处祁连起,
南去长滩入它丘。
注:前两句是说中卫沙坡头已属黄河河套地区的最西南端。后两句是说贺兰山已经结束在中卫北部,祁连山开始出现在中卫。从沙坡头再往南,沿着66号公路,到达宁甘交界的长滩村,就已经不再属于河套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