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蚍蜉撼树
拼音:pí fú hàn shù
近义词:不自量力、螳螂挡车、以卵击石
反义词:泰山压卵、量力而行
用法: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属于主谓式,含贬义。
【解释】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后来,人们便把诗中“蚍蜉撼大树”一句简化为“蚍蜉撼树”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写得好,诗也写得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那时,李白和杜甫刚刚去世几十年,有些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作品横加批评。韩愈不同意,专写了一首诗给他的朋友张籍,表明他的态度。诗中有这么几句说的是:“李白、杜甫的诗文存在于世,光彩照人不可泯灭;哪知道却会有那么一群无知而又愚蠢的人,竟然以种种借口对他们进行诽谤。这就像是小小的蚍蜉想动摇参天的大树,可笑太不自量力了。”韩愈赞颂李白、杜甫的诗气势雄伟,明艳夺目;批评那些所谓批评者狂妄可笑,幼稚无知;认为他们企图贬低李白、杜甫,就好像蚂蚁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
【成语寓意】
韩愈把李杜的批评者比作蚍蜉,认为他们的对李杜的批评诋毁如同蚂蚁摇晃大树一样,丝毫不能动摇李杜的地位,反而愈发显现出自身的渺小可笑。这个成语告诉人们要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成语辨析】
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螳臂当车”比喻力量很小而妄图阻挡巨大车轮的前进。“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两者都有极小的力量而要动摇、阻挡巨大事物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螳臂当车”偏重在自取灭亡,“蚍蜉撼树”偏重在不自量力。
【成语接龙】
蚍蜉撼树→树倒根摧→摧陷廓清→清天白日→日月如流→流行坎止→止戈兴仁→仁者能仁→仁义之师→师出有名→名过其实→实与有力→力不胜任→任重至远→远年近日→日许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