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法身就是我们的自性和能识的心,与元神类似。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来说:修行人的色身归依清净就是法身了。道理很浅显,很直白,总结的也很到位,典型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个人认为得到法身至少是得了果位了,至少是个初果圣人了。
中国人的语言很有艺术,清和浊对立,和清有关的有清净、清福。清闲、清官等等。清是没有受到污染的浊,浊是受到污染的清。清净,清就是净,净就是清。一般的说水清了,水自然干净;水干净,自然澄清,这是一定的。古人讲话很隐晦,很会比喻。晏子使楚,在宴会上吃宴席呢,士兵来上两个小偷。楚王问了:这俩小偷是哪里人?士兵说:齐国人。好巧不巧晏子也是齐国的使臣,这不是让晏子下不来台吗?楚王也是个二货,看着晏子说:“齐人固善盗乎?”(你们齐国人很会偷盗吗)。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你看简单几句话:橘子在淮河以南生就是橘子,在淮河以北就是枳,看着叶子相似,其实味道不同,原因是水土不同。像齐国百姓在齐国安守本分,到了楚国就成小偷了,这就说明楚国这个地方不行。一番话说的楚王是哑口无言,憋得面红耳赤。不像现在一个简单的问题或现象能写一篇硕士论文,很是奇怪!
这类东西太多了,我国的学者好像也太多了,多的甚至好多现象只能靠外国人总结。比如西方有个著名的效应叫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出自西方的圣经,不是新约就是旧约了。意思就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这其实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上早有类似的文字:“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张开的弓,太强了抑制不让太强,太弱又会举着,不让太弱。这是天道的特点。老子又说了。“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你看这不是西方的马太效应吗?
假设马太效应是公元元年出现的。老子成书在春秋末期,咱们说晚一点吧,按春秋最晚的一年——476年算起,这个“张弓”理论提出要比耶稣写的要早400多年。还有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塞翁失马等等,不仅成语故事还有其他的寓言类的比如《庄子》《列子》《淮南子》还有其它的不一一举例了,内容极为丰富,仔细体味会发现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中国的国学还是得从中国的古籍研究开始,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理论有时候是相通的,但是细分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回过头来聊清闲、清福和清官。什么是清闲,身体上很闲,心里没什么牵挂,这叫清闲。而脑子不累身体劳累,或者身边没什么事,但是心一会为这个着急,过一会为那个担忧,也算不上什么清闲。至于身心都劳累的情况就更别说了。同样,享清福不用为一切事,不用为孩子上学工作,老人的健康发愁,自由自在,也算享福中的no.1了,比洪福齐天还要厉害!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越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梦,从来好梦容易醒。人都有七情六欲,每天在和自己比较,在和他人比较,不但自己在比较,还把自己的父母孩子爱人和他人比较,因此做享清福,清闲这个梦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