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除夕和春节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过年”的主要过程了!而称大年三十这一天为除夕,其实是不正确的。岁末的最后一天正确的称呼是“岁除”,是旧岁至此而除的意思。而除夕,仅仅指岁末最后一天“岁除”的夜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重要的时间交界点。
除夕团聚
除夕作为年末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祭祖
在我们老家苏北,这一天和七月十五一样,中午吃饭前要烧纸钱给已过世的先人。吃过饭还要去过世先人的坟上烧纸钱,称为“送压岁钱”。这就是上古时代祭祀祖先风俗的一种传承,这种传承有的地方已经缺失了。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贴春联
时至今日,除夕有祭祖、贴春联、挂灯笼、吃团圆饭、放爆竹、守岁等习俗。
另外再说说大年初一。其实整个春节的活动不止于大年初一这一天,但是今天却是整个过年中最重要的一天,是过年的正日子。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祭祖等等,所有的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而今天就是这迎新的头一天。
大年初一拜年
正月初一,在古代叫法不一。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元旦出处
古代的正月初一这节日称为“年节”,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立春
这就是除夕和春节的历史渊源,淮下书生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