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阿赖耶识深度解析(中国佛教八宗史话之唯识宗八识说)

阅读:(100) 2024-07-10 14:00:34


中国佛教八宗史话之唯识宗“ 八识说 ”:

一、阿赖耶识

修教修行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体证宇宙人生的真理,也就是说要人们认识因规规律和诸法实相。但各个宗派对于这种真理的认识和主张有所不同,唯识宗主张“阿赖耶识缘起”,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为宗旨。认为宇宙人生的一切都是由众生的“心识”所变现,而这种能变现的心识有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而能变现一切的主要根源便是阿赖耶识,此识以每一有情为一个单元,其中包括无穷无尽的种种功能,每一种不同的功能能变现为宇宙人生中不同的事物。这种功能是由过去每个有情身心活动时所余留的习气,也就是能变现为现在和未来的事物的种子。所以功能、习气、种子虽然名不同,其含义是相同的。当前宇宙人生的一切活动名为“现行”,而阿赖耶识就是种子生起现行,现行又薰成种子的总枢纽。如果就种子生现行而言,虽然现行是由前七识来完成,但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而生起,所以阿赖耶识是“能藏”;如果就现行薰习成种子而言,种子是由前七识过去薰习的余习而成,收藏于此阿赖耶识中,所以此阿赖耶识又是“所藏”;由于阿赖耶识从无始以来任运生灭、相续相似、恒常不变,第七识便执此识为自我,所以阿赖耶识又是“执藏”。阿赖耶识是梵语,意思是藏,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所以阿赖耶识名为“藏识”。

此阿赖耶识能够含藏执持能生起一切法的种子,不令其失坏是一切法生起的根本,所以阿赖耶也叫种子识。正因为阿赖耶识能够收善恶一切法的种子,所以阿赖耶识的本性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性,由于种子遇缘生起现行,便形成了三界六趣的生死果报,当善种子现行时众生受乐报,当恶种子现行时众生就受苦报。这种由种子现行而感善恶果报的原理,唯识学称为“异熟”。由过去的习气种子而现在生起现行,名为异时而熟;由种子为因变异而成为生死之果,名为变异而熟;由善恶的业而感得无记的生死之果,名为异类而熟。所以阿赖耶识如果就一期生死而言,又名为“异熟识”。

正因为阿赖耶识是宇宙人生的根本,使我们众生所造的善恶种子收藏不令坏失,如此生灭相续不断来完成众生的一切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改这个“阿赖耶识”,使本来染污的阿赖耶识转变清净自性,把这一过程名为“转识成智”。也就是说通过修行使阿赖耶识中本来染污不净的种子,转变为清净菩提种子,那当这些清净菩提种子现行时,我们众生就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佛道证得涅槃。

二、末那识

宇宙人生的主导作用虽然是由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行而形成,但由种子现行所体现出来的每个人不同各自的果报体,而是由第七末那识的作用。末那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思量、审思的意思,此末那识的性质就是恒审思量我相,使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现行出不同的果报体,这就形成了我们众生每个人的善恶、苦乐不同的果报人生。末那识在思量恒审我相的阶段,常与我爱(贪)、我见(瞋)、我痴(痴)、我慢(慢)四种烦恼相应。我痴即是无明,由于对我相的愚痴而迷惑无我之理;我见就是我执,于本来无我之法而妄执为我;我慢是依持所执之我,认为高于一切;我爱就是我贪,执著于所执之我。正由于这四种烦恼与末那识相应而起,令有情众生生死转回不能出离。此末那识既然与四种烦恼相应,所以说末那识也是染污,能障碍圣道隐蔽自性。由此可见,末那识才是我们众生转回生死的根本,我们要断烦恼,首先要改变末那识,使其变为清净无染。

阿赖耶识与末那识的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生起,我们众生的心识的生起虽然各自有其自己的种子(因缘)。但是若无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的我见无由得生,若无第七末那识之的我见,虽然有阿赖耶识但异熟识仍然无由得起。所以此二识相互为依。同时各各识之间又是前念引起后念相互而得生起。宇宙人生之所以建立,正是由于有此第七末那识的申量思辩,阿赖耶识的不断现行和薰习而组成。虽然阿赖耶识和末那的本体都是染污不净,但是我们通过修行,对末那识进行薰陶和引导,是得第七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时,第七末那识便成为无分别的清净无污,通达无我平等之理。而此时由于阿赖耶识所依托的第七末那识,己经转清净无分别的平等性质,阿赖耶识也随之而成为清净无垢的清净识,此时名为阿摩那识,意思是无垢的意思,所以也名为无垢识。所以此时阿赖耶识转之为大圆镜智,成为清净圆满,自然圆照法界。

三、意识与前五识

眼识缘色尘,耳识缘声尘,鼻识缘香尘,舌识缘味尘,身识缘触尘,意识缘法尘。各各识的分别作用是各各识以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各各尘为所缘的对相,如此了别,分别执为外境。前五识只能了别各各境的自相,只能了别现在,只能刹那了别,意识能了别法尘的自相和共相,能了别现在,也能了别过去与未来,能刹那了别,也能相续了别。因此前五识了别必定同意识俱起,否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对环境认识的过程是先有前五识因根尘相触而生起,同时便有意识的相续心相继生起。然后相继生起意识的寻求心,根据经验寻求此境的是非好坏,然后生起意识的染净心,对于是的好的美境起贪,对于非的坏的逆境起瞋,对于非好非坏的境起舍。染净心相续便是等流心,与此同时引起前五识的同性等流。因此诸事的生起,第一,必定依托于各自种子(因缘依);第二,前五识必定依托于五根(自境所依),第六识(分别所依),第七识(染净所依),第八识(根本所依),此四中随阙一种,必定不能生起。意识必定依托于第七识、第八识,此二中随阙一种,必定不起;第三,必定依托于前念识。前念识不灭,后念识不得生起。

如是诸识各各由种子而生起现行,还熏第八识而成自种,同时前五识所起相分既是托第八识的相分而生,便还熏成第八识的相分发种,第七识托第八识的见分而生,便还熏成第八识的见分种,第六识具缘第八识的见分和相分,便还熏成第八识的见相二种。如是熏习常无断绝,如是异熟种子相继永无断绝时。我们有情众生日常生活所依仗的主要是第六意识,修行道业所利用的也是第六意识。也就是用第六意识观察我空法空的道理。最后至见道位时转第六意识成妙观察智,洞达二空。至成佛时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自利利他的事业。如此通过修行转染污的八识成为圆满的四智,即是众生修行佛法的目的所在。

推荐阅读

熹妃传时装传记寻龙传贰傲视沧浪吟太古怎么搭配

2025-01-04 09:00:35

熹妃传如何利用丹药提升宫斗

2025-01-04 08:45:31

红月战神:角色撒达得的技能介绍!

2025-01-04 08:30:32

高级兽诀有多少概率

2025-01-04 08:15:41

【云上大陆】游戏攻略丨每日冲榜指南篇

2025-01-04 08:00:32